-
燕山大学:“开学第一课”走进校史馆9月10日,燕山大学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课开到了校史陈列馆。“传承奋斗基因、发扬工匠精神、追求卓越品质、熔铸家国情怀。”走进校史陈列馆的2021级新生被本校光荣办学史深深触动,内心暗暗锚定了今后的学习、奋斗目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校史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与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9月10日是燕山大学101周年校庆日。为激发师生爱党报国情怀、爱校荣校情感,该校举办首届校史文化节。新生走进校史馆开展“开学第一课”,是本次活动重要一环。“讲好燕大校史和燕大故事,让校史文化贴近学生、融入生活,真正得以培根铸魂、启智时间: 21-09-16 浏览次数:494
-
河北脱贫地区将建21个特色产业带记者近日获悉:今年,河北省将支持每个脱贫县发展壮大1至2个农业特色脱贫产业,在全省脱贫地区建设21个特色产业带。河北将指导脱贫地区在脱贫攻坚期间培育形成的“五种三养”扶贫特色产业基础上,围绕产业发展关键环节,立足延链补链强链,开展产业巩固提升行动。脱贫县通过实行“六个一”工作机制,推动产业巩固提升措施落地落实。“六个一”工作机制即制定一个特色产业巩固提升规划、建立一个“一村一品”台账、组建一个工作专班、建立一个特色产业项目库、组建一支专家团队、建立一套工作推进机制。为提升脱贫村“一村一品”发展水平,河北将时间: 21-09-16 浏览次数:377
-
河北临城:树根“雕”出致富路张国印在自己的工作室进行根雕创作。张国印正向河北省临城县石城小学的学生传授根雕工艺技术。临城县石城小学学生在张国印的工作室欣赏根雕作品。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的根雕艺人在传统根艺的基础上,将一块块平淡无奇的树根构思加工、精心雕琢。今年59岁的张国印,是河北省临城县石城乡黄腊沟村的一名普通农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痴迷于根雕艺术,至今他已经完成根雕作品1000余件,包括人物花鸟、山水风景等。“靠着根雕手艺,我一年可以挣三四万块钱。”张国印说。目前,根雕已成为河北省临城县的特色文化产业,该县从事根雕创作时间: 21-09-15 浏览次数:385
-
“开学第一课”走进校史馆9月10日,燕山大学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课开到了校史陈列馆。“传承奋斗基因、发扬工匠精神、追求卓越品质、熔铸家国情怀。”走进校史陈列馆的2021级新生被本校光荣办学史深深触动,内心暗暗锚定了今后的学习、奋斗目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校史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与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9月10日是燕山大学101周年校庆日。为激发师生爱党报国情怀、爱校荣校情感,该校举办首届校史文化节。新生走进校史馆开展“开学第一课”,是本次活动重要一环。“讲好燕大校史和燕大故事,让校史文化贴近学生、融入生活,真正得以培根铸魂、启智时间: 21-09-14 浏览次数:432
-
绿了荒山 富了百姓(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2016年1月27日,李保国(前)在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向村民讲解果树修剪知识。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摄秋日太行,层峦叠翠。9月初,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3000余亩苹果树郁郁葱葱,硕果累累。再有一个来月,就是苹果去袋、着色、收获的季节了。“村里人都住上了楼房,富起来了!”望着漫山遍野的果树,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说,“李教授,岗底的好日子,是你用生命换来的……”村民口中的“李教授”,是“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李保国,生前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把毕生精力投入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时间: 21-09-14 浏览次数:526
-
李保国:绿了荒山 富了百姓8月25日,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郭素萍和团队正在河北内丘县岗底村对果农进行技术指导。在田间地头上,在崇山峻岭间,郭素萍和团队正为科技兴农、服务群众的事业努力奋斗着。通过科技扶贫,绿了荒山,富了百姓,这也正是郭素萍的爱人,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李保国一生的写照。1981年,李保国在河北林业专科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上班仅十几天,他便和同事们一起扎进太行山,搞起了山区开发研究。初入太行,他就选择了当时最穷最荒的前南峪村搞起了开发试点。在那里,李保国和课题组的同事们苦研技时间: 21-09-10 浏览次数:492
-
“做白求恩式好大夫”(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七一勋章”获得者)辛育龄,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新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七一勋章”获得者。做白求恩式好大夫,是他一生的理想和追求。把个人理想与党的事业紧密相连辛育龄的从医之路,与白求恩有着不解之缘。他在战火中淬炼砥砺,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专家。1921年2月,辛育龄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1938年5月,辛育龄参加了八路军,成为冀中卫生部后方医院的卫生员。1939年,他被派往白求恩医疗队担任司药。由于遭遇敌人残酷“扫荡”和严密封锁,转移到白洋淀的医疗队仅有的食物藕和鱼虾,因缺盐而难以下咽。因担心白求恩的身体健康,经请示时间: 21-09-06 浏览次数:402
-
河北张家口严管与厚爱结合 让干部蹲得住争先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河北张家口市坚持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严管厚爱,着力打造一支干事创业、勇担使命的驻村帮扶铁军队伍,在乡村振兴战场上凝聚强大力量,树起先锋旗帜。出台《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制度性文件,严把选派质量关,确保把政治素质高、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最能干、最有力的干部派到一线“啃硬骨头”、打攻坚战。坚持因村选派、因事用人,根据派出单位帮扶资源和驻村干部综合能力,把熟悉党建工作的干部派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村,把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派到产业时间: 21-08-27 浏览次数:459
-
河北:2021年年底前农村818万人将实现饮用江水记者从近日河北省水利厅召开的河北省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项目调度视频会上获悉,2021年年底前,河北省江水置换项目主体工程将基本完工,农村818万人实现饮用江水。该会议要求河北各市县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江水置换项目建设。狠抓项目开工,加快建设进度。河北各地要严格按照通水目标细化建设内容,制定具体方案,明确项目建成通水的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项目2021年9月底建设进度达到75%、年底建成通水。在保证长期稳定安全供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河北各地要加强运行管护,全面提时间: 21-08-27 浏览次数:683
-
河北黄骅:非遗艺术传承创新 剪裁渔村生活记忆韩宝菊,1957年出生于河北省黄骅市渤海渔村,是河北省渤海渔村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由她设计创作的《十二生肖》《渤海潮》《沧州印象》《魅影黄骅》《渔家风情》等突出地方特色的系列作品已经成为沧州地区的一大文化亮点,她本人也先后被评为“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北省十佳优秀文艺家”。 魏志广 摄韩宝菊剪纸作品《归》。白金磊 摄韩宝菊剪纸作品《盼》。白金磊 摄韩宝菊剪纸作品《情》。白金磊 摄韩宝菊剪纸作品《思》。 白金磊 摄韩宝菊剪纸作品《渔趣》。 白金磊 摄韩宝菊剪纸作品《织海》。 白金磊 摄时间: 21-08-16 浏览次数:522